硅炭负极材料气相法生产技术通过精确控制反应条件,确保关键参数在生产过程中得到严格控制,从而保障产品质量和性能稳定性。随着科技不断发展,硅炭负极材料的生产技术也在不断更新迭代,明确生产规范可以推动气相法生产技术不断创新,促进产业升级,提高整个硅炭负极材料行业的科技竞争力。
近日,由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国促会标委会”)联合通标中研标准化技术研究院共同组织的《硅炭负极材料气相法生产技术规范》团体标准审查会成功召开,该标准由湖南宸宇富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首席专家、中南大学周向阳教授牵头起草。

会议由国促会标委会标准部李千均主持,标准起草组副组长、标准部副主任滕悦,标准部徐嘉琳出席会议。湖南宸宇富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中南大学、胜华新材料科技(眉山)有限公司、湖南镕锂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晖阳(贵州)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博亿(深圳)工业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广州鹏辉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湖南大学、通标中研标准化技术研究院等单位代表及相关行业专家参加本次审查会。

会上,李千均就国促会成立以来的发展情况以及工作内容进行详细介绍,徐嘉琳对《硅炭负极材料气相法生产技术规范》团体标准的立项背景、编制情况、编制原则与框架、主要技术内容等向专家组和参编单位进行汇报说明,涵盖从原材料选取、生产过程控制到最终产品测试等多个环节,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标准引导企业提升技术水平,确保硅炭负极材料的质量与安全性达到统一标准。
在标准讨论环节,行业专家和参编单位代表围绕《硅炭负极材料气相法生产技术规范》团体标准的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原材料选择与处理、设备要求、生产工艺等内容进行全面审查,一致认为该标准以行业现有相关技术指标和要求为基础,以综合性、系统性为原则,为硅炭负极材料气相法生产提供了明确的技术指导,使企业能够更加规范地进行生产和管理,从而提升产品的整体质量和生产效率。专家组表示,该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可确保硅炭负极材料气相法生产技术规范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先进性,有助于提升硅炭负极材料市场竞争力,促进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与保障。
会议最后,滕悦副主任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发言。她表示,在政策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支持新能源材料行业发展,其中明确指出要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建设国家级新能源实验室和研发平台,加大基础理论研究投入,超前布局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国促会标委会在前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携手业内企业、科研机构编制《硅炭负极材料气相法生产技术规范》这项标准,也是希望通过制定和发布该标准,推动行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助力其成为推动能源转型、构建安全高效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力量。
本次审查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硅炭负极材料在标准化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也为整个新能源行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随着该标准的广泛应用,硅炭负极材料生产企业将在标准的引领下,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不断创新生产工艺,进一步提高产品性能和品质,助推新能源电池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