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快速发展,生物标志物在疾病诊断、治疗监测、药物研发以及健康评估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生物标志物是指可以标记系统、器官、组织、细胞及亚细胞结构或功能改变或可能发生改变的生化指标,其检测结果对于疾病的早期发现、预后判断、治疗效果评估以及个体化医疗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由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国促会标委会”)联合通标中研标准化技术研究院共同组织的《生物标志物的检测方法和技术要求》团体标准启动会成功召开。

会议由国促会标委会标准部刘璐主持,国促会标委会标准起草组组长、标准部主任裴景朵,标准部张国微出席会议。宁波熙宁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复旦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广东康乃欣生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金准生物医学工程有限公司、苏州康维讯科技有限公司、澎立生物医药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常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精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科跃中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苏州澄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天津云检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上海鹿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江苏师范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海南大学、郑州大学、福州致融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山东芯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布莱梅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江苏万略医药科技有限公司、通标中研标准化技术研究院等单位代表及相关行业专家参加本次启动会。

会上,张国微就国促会成立以来的发展情况以及工作内容进行详细介绍,刘璐对《生物标志物的检测方法和技术要求》团体标准的立项背景、编制情况、编制原则与框架、标准工作计划进行汇报说明,得到了参会代表的一致认可。
在标准讨论环节,行业专家和参编单位代表围绕《生物标志物的检测方法和技术要求》团体标准的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检测流程、结果分析与判定等内容进行积极研讨,涵盖各类常见生物标志物的样本采集、保存运输、检测原理、操作流程等关键环节,明确相关技术指标和检测方法,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检测需求,规范生物标志物检测领域的技术应用,进一步研究和提高生物标志物检测技术的准确性和便携性。
会议最后,裴景朵主任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发言。她表示,近年来,我国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等多项政策支持文件,生物标志物的准确检测对于实现加强慢性病防控、提高重大疾病防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编制《生物标志物的检测方法和技术要求》这项标准,将为生物标志物检测提供标准化操作指南,促进技术交流与协同创新,提升行业检测水平和服务质量,保障公众健康权益。
随着精准医疗的快速发展,生物标志物的研究与应用日益深入,其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临床决策的有效性和患者健康。此次启动会的顺利召开,构建了一个开放交流的平台,有助于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速推进我国生物标志物检测技术的创新发展与应用推广,为提升我国生物标志物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