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受自然条件如光照、风力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导致能源供应存在间歇性与不稳定性等问题。二氧化碳储能技术,特别是超临界二氧化碳储能技术,凭借其高效、紧凑以及环境友好等潜在优势,近年来成为储能领域的研究焦点。
近日,由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国促会标委会”)联合通标中研标准化技术研究院共同组织的《二氧化碳储能系统性能测试规范》《二氧化碳储能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范》两项团体标准研讨会成功召开。

会议由国促会标委会标准部滕阔主持,标准起草组副组长、标准部副主任徐琳,标准部李晓宇出席会议。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恒泰洁能科技有限公司、石家庄安瑞科气体机械有限公司、杭州华电华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成都成发科能动力工程有限公司、上海汽轮机厂有限公司、中成空间(深圳)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博睿鼎能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华北电力大学、郑州轻工业大学、百穰新能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江联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通标中研标准化技术研究院等单位代表及相关行业专家参加本次研讨会。
会上,李晓宇就国促会成立以来的发展情况以及工作内容进行详细介绍,滕阔对《二氧化碳储能系统性能测试规范》《二氧化碳储能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范》两项团体标准的立项背景、编制情况、编制原则与框架、标准工作计划进行汇报说明,涵盖储能系统的性能测试、接入电网的技术要求等多个方面,有助于引导企业加强技术研发,推动二氧化碳储能技术不断创新和进步。
在标准讨论环节,行业专家和参编单位代表《二氧化碳储能系统性能测试规范》《二氧化碳储能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范》两项团体标准的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技术条件、总体要求等内容进行积极研讨,为二氧化碳储能系统的性能测试提供了明确的标准和方法,可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和行业标准。同时,明确了二氧化碳储能电站接入电网的技术要求,包括并网条件、运行控制、保护配置等方面,为储能电站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会议最后,徐琳副主任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发言。她表示,随着电力系统中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的不断攀升,其间歇性和波动性给电网的频率、电压稳定性带来了巨大挑战。二氧化碳储能电站作为一种灵活的储能资源,可在发电过剩时存储电能,发电不足时释放电能。但由于缺乏统一接入规范,储能电站与电网之间的协调控制难以精准实现,容易引发电网故障。制定《二氧化碳储能系统性能测试规范》《二氧化碳储能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范》这两项标准,能够明确储能电站接入电网的控制策略、响应时间等要求,确保其在电网调频、调压过程中发挥积极且稳定的作用,有效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促进二氧化碳储能产业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加速推进,二氧化碳储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规模的扩大,使得相关团体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变得尤为迫切。本次研讨会的成功召开,不仅推动了相关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还促进了行业内技术水平的提升和产业的发展。未来,期待在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二氧化碳储能技术将为我国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