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由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国促会标委会”)联合通标中研标准化技术研究院共同组织的《海洋放射性同位素识别与测量技术规程》《海洋核辐射探测系统技术要求》《海洋环境核辐射原位快速测量技术规范》三项团体标准研讨会成功召开。会议由国促会标委会标准部杨易霖主持,相关参编单位代表及行业专家参会,标准起草组副组长、标准部副主任吴斌及标准部许鑫鹏、程胜楠出席会议。

参会单位:
兰州大学、西安中核核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中陕核(西安)中子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大连理工大学、深圳大学核能与安全高等研究院、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实验室(广州)、烟台大学、东南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山西中辐核仪器有限责任公司、广东柔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集美大学、烟台市标准计量检验检测中心、通标中研标准化技术研究院等。
会上,许鑫鹏就国促会成立以来的发展情况以及工作内容进行详细介绍,程胜楠与杨易霖分别对《海洋放射性同位素识别与测量技术规程》《海洋核辐射探测系统技术要求》《海洋环境核辐射原位快速测量技术规范》三项团体标准的立项背景、编制情况、编制原则与框架、标准工作计划进行汇报说明,明确海洋放射性同位素识别方法、探测系统性能参数及原位测量流程,旨在消除不同机构在技术选择、操作流程上的差异,确保监测结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行业专家和参编单位代表围绕三项团体标准的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技术原理、数据处理与分析、操作规范等内容进行积极研讨,进一步完善我国辐射环境监测标准体系,填补海洋核辐射监测领域的标准空白,助力行业提高我国辐射环境监测整体水平,推动辐射环境监测事业规范化、标准化发展。会议内容得到参会代表一致通过。

会议最后,吴斌副主任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发言。他表示,随着沿海核电设施建设加速、核废料处理压力增大以及国际核污染事件的持续影响,传统海洋放射性监测体系暴露出技术方法不统一、设备性能参差不齐、数据可比性不足等问题。我国作为海洋大国,亟需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海洋核辐射监测技术标准体系,以应对日益复杂的海洋环境安全挑战。本次研讨的这三项团体标准,其核心目的在于构建一套科学、统一的技术体系,通过规范放射性同位素识别与测量流程、核辐射探测系统性能指标及原位快速测量操作要求,解决当前监测技术的碎片化问题,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及时发现和治理海洋核辐射污染,保障海洋生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