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由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国促会标委会”)联合通标中研标准化技术研究院共同组织的《基于人工智能的极端天气预警系统技术要求》团体标准审查会成功召开。会议由国促会标委会标准部邢辉主持,相关参编单位代表及行业专家参会,标准起草组副组长、标准部副主任杨易霖出席会议,该标准由中山大学牵头起草,业内近十家高校、企业共同参与标准讨论。

会上,邢辉就国促会成立以来的发展情况以及工作内容进行详细介绍,对《基于人工智能的极端天气预警系统技术要求》团体标准的立项背景、编制情况、编制原则与框架、标准工作计划进行汇报说明,涵盖数据采集与融合、人工智能模型、预警发布与响应等关键环节,旨在引导企业、科研机构在统一框架下开展技术研发,为加快构建“科技型、基础性、先导性”的气象事业奠定基础,从而更有效地应对极端天气事件,减少灾害损失。行业专家和参编单位代表围绕该团体标准的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总体要求、技术架构等内容进行全面审查,一致认为该标准以行业现有相关技术指标和要求为基础,以综合性、系统性为原则,通过规范人工智能模型的技术要求,能够有效提升系统对极端天气的识别能力,为人工智能气象技术研发提供明确方向,为构建精准、高效、智能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提供关键支撑。

会议最后,杨易霖副主任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发言。他表示,随着全球气温升高,极端气候现象如暴雨、干旱、台风等变得越来越普遍,对人类社会构成了严峻挑战。为更好地理解和预测这些极端天气的发生,气象科学家们开始探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提升预报精度和效率。这一转变不仅有力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气象服务的深度融合,还能促使高校、企业开发兼容性更强的预警系统,促进系统间的互联互通,提升整体技术水平。本次审查会的成功召开,可以说是我国气象科技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该标准不仅为技术研发提供了规范框架,还将有助于提升预警系统的精准度和时效性,为政府决策、公众避险提供科学依据,加快我国气象科技现代化进程,为全球气象治理贡献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