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技术快速普及与下沉市场爆发带来的挑战,8月13日,由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国促会标委会”)联合通标中研标准化技术研究院共同组织的“连续肾脏替代治疗技术标准化发展研讨会”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操作规范》《连续性血液净化设备(CRRT)技术要求》《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设备选择与使用指南》三项团体标准启动会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顺利召开。

会议由国促会标委会标准部主任李千均主持,国促会标委会副秘书长刘旭彤,武汉大学医学部常务副部长徐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副院长刘金平、重症医学科主任彭志勇及相关参编单位代表、行业专家参会,该标准由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牵头起草,业内二十余家医疗机构、企业共同参与标准讨论。

国促会标委会副秘书长刘旭彤在致辞中对与会领导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企业积极参与标准制修订工作的前瞻眼光和技术实力表示鼓励及认可,同时感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对本次标准工作给予的大力支持和精心安排。他表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危重症救治水平不断提升,CRRT技术的临床需求呈现出持续、快速增长的趋势。这三项团体标准的编制,充分契合国家相关政策要求和行业发展需要,不仅是CRRT技术发展的里程碑,更是我国医疗标准化进程的重要实践。其意义不仅在于规范了当前的临床行为,更为未来技术迭代、产业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有助于加快实现“提升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优化资源配置”的三重目标。

武汉大学医学部常务副部长徐华在致辞中说道,此次三项团体标准的启动,不仅凝聚了全国重症医学、护理学、工程学等多领域专家的智慧,更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理念。期待与各位专家学者共同推动连续性肾脏替代技术升级,让更多患者得到更加优质的治疗。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副院长刘金平介绍了近年来医院重点工作及发展态势,他强调,CRRT治疗涉及血流动力学监测、抗凝管理、液体平衡等多个复杂环节,建立相关标准规范,一方面可为医护人员提供明确的技术指导和操作规范,降低技术学习成本,推动CRRT技术的广泛应用。另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全国CRRT治疗的整体水平,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为“健康中国2030”战略实施提供坚实保障。
在标准讨论环节,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王静、副主任刘畅、护士长助理田超分别对《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操作规范》《连续性血液净化设备(CRRT)技术要求》《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设备选择与使用指南》三项团体标准进行了逐条解读和专题汇报。与会专家和企业代表认真听取标准编制情况,重点围绕标准文本的框架范围、术语和定义、分类与标记、CRRT原理与治疗模式、基本要求等内容进行积极研讨,对现有草案提出修改建议和专业意见,旨在通过统一技术规范、设备选型及操作流程,提升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推动技术规范化发展。

会议最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彭志勇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发言。他指出,标准的编制不仅为设备研发、临床操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兼顾了医疗机构的实际需求。未来,我们需以标准为纽带,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强国产设备技术迭代,让更多危重患者受益于标准化、规范化的CRRT治疗。
随着三项团体标准编制工作的启动,我国CRRT技术标准化建设将进入发展“快车道”。未来,这一进程将不仅局限于技术规范本身,更将延伸至人才培养、设备创新等全产业链领域。通过构建“标准引领-产业协同-临床落地”的良性生态,驱动医疗行业变革,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