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家政策

市场监管总局三季度发布会:人工智能标准体系逐步完善,校园配餐标准筑牢安全防线

2025-09-10

9月9日上午,市场监管总局召开2025年三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其中涉及人工智能、校园配餐等相关标准化内容,以下为具体文字实录:

光明日报记者提问:

人工智能的国家标准都有哪些?有什么最新进展?对于产业发展有哪些助力?这段时间世界机器人大会和运动会很火爆。机器人领域的国家标准目前进展如何?将往哪些方向发展?

市场监管总局新闻发言人、新闻宣传司司长王秋苹:

我想您问的是关于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的国家标准问题。先说人工智能。目前,我国人工智能国家标准已经发布30项,正在制定的有84项,基本覆盖了基础软硬件、关键技术、行业应用和安全治理这些核心板块,可以说是为产业健康发展“铺好了轨道、筑稳了地基”。

尤其今年,我们在多模态大模型、智能体、具身智能等前沿方向,还有钢铁、电力这些传统行业应用方面,新发布了10项国标,立项了48项技术文件。可以说,标准正加速牵引创新走向落地。

 这些标准,实实在在成了产业的“导航仪”和“加速器”。比如,“AI服务器性能测试方法”“异构加速器统一接口”等标准,把算力测评和软硬件接口统一起来,真正夯实了国产AI生态的根基。再比如,“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标识方法”标准,就像给内容安全竖起“警示牌”、筑牢“防火墙”,为技术应用划出伦理底线。 

更令人欣慰的是,中国牵头立项的《生成式人工智能风险处理指南》国际标准,正在把“中国方案”变成“世界语言”,为全球AI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在回答记者关于机器人领域国家标准目前进展及发展方向的提问时,王秋苹表示,自2021年全国机器人标委会成立以来,已经发布国家标准126项,还有41项正在研制。覆盖工业、服务、人形、教育等多个领域,构建起“基础通用、零部件、整机、系统集成、行业应用”五位一体的标准框架,有力支撑了整个产业规范发展。 

最近世界机器人大会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火爆“出圈”,说明人工智能正在为机器人“装上大脑”、“赋予灵魂”。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已经不再是科幻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产业“新风口”。

 我们现在正全力推动15项人形机器人国标研制,接下来还会重点攻关人形机器人安全、驱动技术、数据利用等标准,给机器人产业插上“标准的翅膀”,助力中国机器人飞得更高、更稳。

新华社记者提问:

九月又迎来新学期,每到新学期之前监管部门都会发布关于校园餐监管的相关举措和专项行动安排,从家长关心的角度,今年市场监管部门推出了哪些实际举措?

市场监管总局新闻发言人、新闻宣传司司长王秋苹:

九月迎新,校园餐盘无小事,食品安全大于天!市场监管部门始终将孩子们“舌尖上的安全”放在心头、扛在肩上。今年,我们推出一系列实招、硬招,全力守护学子们校园用餐安全。

我们立规矩、明责任,出台《集中用餐单位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坚决压实校长、园长第一责任人责任。要求必须配备与供餐规模、食品经营项目、管理水平等相适应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确保校园食堂管理从严从细。

我们定标准、促透明,发布首个国家标准《校园配餐服务企业管理指南》,从食谱制定、原料采购,到加工配送、餐后反馈,实现全流程规范。

我们强联动、抓共治,联合教育部等部门建立常态化跨部门联合检查机制,每学期至少一次“综合体检”,以“零容忍”态度查问题、抓整改,及时消除风险隐患。

今年开学,我们将紧盯三大重点:通俗地说,就是“一看”“二查”“三督”。一看校长履职是否认真。开学第一周,校长是否陪好第一餐;是否开学一个月内在食堂开办公会,现场解决问题;是否着力改善食堂设备设施和就餐环境。二查进货查验是否严格。查学校是否执行这些查验制度,查食品原料验收是否专人专岗,查餐食留样是否规范到位。三督加工过程是否规范。督学校是否严格把关原料贮存、病媒生物防治、加工制作、设备清洁维护、餐饮用具清洗消毒等关键节点

市场监管部门将持续强化与有关部门联动配合,及时通报检查情况、移送问题线索,凝聚齐抓共管合力,切实护航新学期师生饮食安全!



来源: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本网站摘录或转载的第三方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若不慎涉及侵权,请在相关内容刊发之日起30日内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删除处理。
联系电话:010-68844089
邮箱:847001162@qq.com


  • 主办单位: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      备案号:京ICP备20023187号-3
  • 运营单位:通标中研标准化技术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   
  • 联系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汉威国际广场三区5号楼西塔11层      联系电话:010-68844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