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动力电池的发展水平关乎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的进程,然而动力电池现行标准仍存在互相冲突、标准化程度不足等问题,导致研发成本增加、产业链协同困难、资源浪费以及国际市场竞争力下降。因此,针对充换电补能标准不统一、全固态电池标准缺失等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提出了统一大功率充电标准及换电标准、探索建立全固态电池标准体系等建议。
此外,新能源发展使电力供需两端难度叠加,车网互动可提供解决方案。针对车网互动技术及标准不完善、电力现货市场不成熟、规模示范效应不足等问题,冯兴亚提出完善技术及标准体系、健全电价及电力交易机制、加大示范应用等建议。
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快速增长,燃油车市场还在持续萎缩。但在业内人士看来,不应简单对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燃油车的发展,燃油车产业链的稳定、巨大的规模体量和财政贡献,是发展新能源的重要资源保障,而新能源车目前的盈利企业比例极低。
“从市场发展阶段来看,相当一段时期内,燃油车仍然是汽车市场的主流。此外,对国家整体能源战略而言,汽车产业过渡过于依赖单一能源路线存在风险。节能车兼具燃油车及新能源车优势,可作为新能源汽车的补充,是汽车产业转型过渡期的最优选择。”冯兴亚认为。
对此,他建议道,尽快出台针对节能车的中长期专项规划和支持政策,完善税收及限购等配套措施,加大正面引导、提高节能车的社会认可。
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刘清泉建议:健全标准体系,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标准化是衡量中医药学科成熟度、规范中医药行业管理的必要手段,也是稳定和提升中医药诊疗效果、推进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中医药标准体系是涵盖中医药名词术语、基础理论、临床诊疗、药学研究、医政管理等标准内容,并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将“完善中医药标准体系”作为中医药发展的保障措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