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老年群体的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药食同源产品,作为传统医学与现代营养学的结合体,因其兼具调理身体和预防疾病的功能,在老年群体中有着广泛应用。编制专门针对老年群体的药食同源产品通用评价方法标准,对于规范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权益、推动行业健康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由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国促会标委会”)联合通标中研标准化技术研究院共同组织的《老年群体药食同源产品通用评价方法》团体标准启动会成功召开。

会议由国促会标委会标准部陈致杭主持,标准起草组副组长、标准部副主任刘志强,标准部许鑫鹏出席会议。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体质与治未病研究院、江西中医药大学、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北京回龙观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云南中医院大学、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中药研究所、湖南中榜集团有限公司、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浙江省中医院)、厦门市中医院、武汉轻工大学康养药膳开发与运用研究所、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重庆中医药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滨州医学院、广东药科大学、河北经贸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甘肃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湖州师范学院、泰州市药品检验院、通标中研标准化技术研究院等单位代表及相关行业专家参加本次启动会。
会上,许鑫鹏就国促会成立以来的发展情况以及工作内容进行详细介绍,陈致杭对《老年群体药食同源产品通用评价方法》团体标准的立项背景、编制情况、编制原则与框架、标准工作计划进行汇报说明,得到了参会代表的一致认可。
在标准讨论环节,行业专家和参编单位代表围绕《老年群体药食同源产品通用评价方法》团体标准的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评价指标等内容进行积极研讨,为药食同源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提供了明确指导和规范,旨在通过科学的评价标准,筛选出真正对老年群体有益的产品,增强消费者对药食同源产品的信心,为老年消费者提供清晰、明确的选购依据。
会议最后,刘志强副主任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发言。他表示,编制《老年群体药食同源产品通用评价方法》团体标准的意义在于推动中医药养生理念在老年健康领域的传承与创新。中医药学强调“药食同源”,认为食物与药物之间并无绝对的界限,许多食材兼具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但由于业内缺乏科学统一的评价标准,导致市场上药食同源产品质量良莠不齐。该标准的建立,将有助于规范市场秩序,促进药食同源产品健康发展。同时,也为传统中医药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应用提供了新的途径,使中医药养生理念能够更好地服务于老年群体,为应对老龄化社会带来的健康挑战提供了有力支持。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药食同源产业,出台《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等一系列相关政策法规支持和规范该产业发展,为药食同源产品研发提供了政策导向。国促会标委会携手各省市医院、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立项编制该标准,是响应国家政策和法规要求的重要举措。一方面,可有效提升产品质量,满足老年群体健康需要,为老年群体提供更多安全、有效的消费选择。另一方面,将推动药食同源产业与国家健康战略的深度融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