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生物燃料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形式,受到广泛关注。秸秆作为农业废弃物,其资源化利用对于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而秸秆糖化发酵技术则是将秸秆转化为生物燃料的关键环节,其技术规范的制定对于保障生物燃料的质量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近日,由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国促会标委会”)联合通标中研标准化技术研究院共同组织的《生物燃料制备用秸秆糖化发酵技术规范》团体标准研讨会成功召开。

会议由国促会标委会标准部邢辉主持,标准起草组副组长、标准部副主任陈鑫,标准部吴斌出席会议。武汉睿嘉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天津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通标中研标准化技术研究院等单位代表及相关行业专家参加本次研讨会。

会上,吴斌就国促会成立以来的发展情况以及工作内容进行详细介绍,邢辉对《生物燃料制备用秸秆糖化发酵技术规范》标准的立项背景、编制情况、编制原则与框架、标准工作计划进行汇报说明,涵盖秸秆预处理、糖化发酵工艺、产物分离与纯化等关键技术环节,旨在为生物燃料生产企业提供一套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南,推动我国生物燃料产业向标准化、规范化发展。
在标准讨论环节,行业专家和参编单位代表围绕《生物燃料制备用秸秆糖化发酵技术规范》团体标准的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工艺流程、过程控制与监测等内容进行积极研讨,明确不同种类秸秆的质量指标和预处理方法,以确保原料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并根据不同的发酵菌种和产品要求,细化工艺控制指标,提高发酵效率和产品质量,推动秸秆糖化发酵技术的广泛应用。
会议最后,陈鑫副主任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发言。她表示,近年来,为鼓励和支持生物燃料发展,我国出台《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中提出,要大力推进先进生物液体燃料、可持续航空燃料替代传统燃油;积极扩大先进生物液体燃料等新能源、清洁能源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立项编制该标准,有助于规范业内生产流程、技术参数和质量要求,避免因技术不规范导致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从而促进生物燃料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可以预见,未来该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将促进生物燃料产业上下游企业间的合作与交流,引导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推动相关产业链升级优化,促进我国生物燃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也将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积极贡献,助力我国在清洁能源领域实现更大的突破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