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会动态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基于人工智能的核电设备预测性维护技术规范》团体标准启动会顺利召开

2025-03-21

核电设备运行在高温、高压、强辐射环境中,其故障可能会导致连锁反应,对安全性和经济性造成重大影响,而传统的维修方法存在过度维修、数据利用率低等弊端,通过整合物联网传感器、机器学习、数字孪生等技术,人工智能可实现核电设备状态的动态评估与故障预测,为核电站高效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近日,由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国促会标委会”)联合通标中研标准化技术研究院共同组织的《基于人工智能的核电设备预测性维护技术规范》团体标准启动会顺利召开。

会议由国促会标委会标准部曹东建主持,标准起草组副组长、标准部副主任徐嘉琳出席会议。电子科技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振华智造(西安)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电运行研究(上海)有限公司、重庆大学、苏州科技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哈尔滨工业大学、通标中研标准化技术研究院等单位代表及相关行业专家参加本次启动会。

会上,曹东建就国促会成立以来的发展情况以及工作内容进行详细介绍,对《基于人工智能的核电设备预测性维护技术规范》团体标准的立项背景、编制情况、编制原则与框架、标准工作计划进行汇报说明,得到了参会代表的一致认可。

在标准讨论环节,行业专家和参编单位代表围绕《基于人工智能的核电设备预测性维护技术规范》团体标准的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缩略语、基本要求、失效模式影响分析功能等内容进行积极研讨,重点对如何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对核电设备进行实时监控、故障诊断以及寿命预测等多个方面展开深入探讨,旨在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实现对核电设备的故障预测和精准维修,从而提高运维效率和安全性。

会议最后,徐嘉琳副主任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发言。她表示,为贯彻落实《改进核电厂维修有效性的技术政策》等相关文件精神,国促会标委会在前期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立项编制《基于人工智能的核电设备预测性维护技术规范》这项标准,一方面将为核电设备预测性维护提供统一的技术规范和指导,推动该技术在核电领域的广泛应用。另一方面,将促进我国核电设备预测性维护技术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推动核电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安全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进步,核电设备智能化运维系统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此次启动会的顺利召开,不仅为核电设备智能化运维领域的标准化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核电行业智能化发展指明了方向。未来,该标准的实施将大大提升我国核电设备运维的智能化水平,进一步保障核电产业安全高效发展,促进行业数字化转型。

  • 版权所有: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  
  • 政策指导:商务部、民政部、市场监管总局、国标委、发展改革委、工信部、国资委、中国科协
  • 主办单位: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      备案号:京ICP备20023187号-3
  • 运营单位:通标中研标准化技术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腾云建站仅向商家提供技术服务
  •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杨庄路110号院5号楼10层1003室      电话:010-68844089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汉威国际广场三区5号楼西塔11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