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氢燃料电池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其高效、环保、可持续的特点使其成为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重要选择。在轨道交通领域,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系统不仅能够提供清洁、高效的能源解决方案,还有助于减少碳排放和环境污染,被认为是解决能源安全和环境污染问题的理想解决方案之 一。
近日,由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国促会标委会”)联合通标中研标准化技术研究院共同组织的《轨道交通 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系统安全要求》《轨道交通 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系统低温性能测试评价方法》两项团体标准审查会成功召开。

会议由国促会标委会标准部刘璐主持,标委会标准起草组副组长、标准部副主任赵云天,标准部裴景朵出席会议。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四川荣创新能动力系统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新研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重塑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武汉雄韬氢雄燃料电池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捷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风氢扬氢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深圳市通用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标中研标准化技术研究院等单位代表及相关行业专家参加本次审查会。
会上,裴景朵就国促会成立以来的发展情况以及工作内容进行详细介绍,与刘璐分别对《轨道交通 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系统安全要求》《轨道交通 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系统低温性能测试评价方法》两项团体标准的立项背景、编制情况、编制原则与框架、主要技术内容等向专家组和参编单位进行汇报说明,涵盖氢气的储存、运输、使用等各个环节,力求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相关产品研发和生产提供技术依据。
在标准讨论环节,行业专家和参编单位代表围绕《轨道交通 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系统安全要求》《轨道交通 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系统低温性能测试评价方法》两项团体标准的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整车安全要求、测试准备等内容进行全面审查,一致认为该标准以行业现有相关技术指标和要求为基础,以综合性、系统性为原则,规范了系统的安全设计、制造、安装以及低温性能测试方法等,旨在确保系统能够在低温环境下可靠运行,从而提高氢燃料电池技术,保障轨道交通车辆运营人员和乘客的生命安全。专家组表示,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和绿色交通的重视,氢燃料电池技术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这两项团体标准的编制,为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系统在轨道交通中的应用提供了统一的技术遵循,有助于规范行业发展,提高系统的适应性和可靠性。
会议最后,赵云天副主任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发言。她表示,近年来,我国发布《交通运输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方案》(交规划发(2024)62号)等多项支持政策,明确提出要建立新能源机车及配套工程的标准体系,鼓励动力电池充电、氢燃料及替代燃料加注等配套工程建设,构建完善的机车全寿命周期运用体系。在政策的支持下,国促会标委会携手业内专家学者、先进企业编制这两项团体标准,也是为了提升产品性能和质量,促进轨道交通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系统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进程,推动相关产业链发展和完善。
氢燃料电池技术作为新能源领域的重要一环,正逐渐在轨道交通领域展现出其独特的优势。本次审查会的成功召开,标志着我国在轨道交通氢燃料电池技术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展望未来,随着这两项标准的不断完善和推广,我们有理由相信,轨道交通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系统将更加安全、可靠、高效地为人们提供出行服务,为构建绿色、智能、可持续的交通体系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