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结构光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及应用作为光学显微成像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不仅在科研领域展现出了巨大潜力,同时在工业检测、生物医学等多个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近日,由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国促会标委会”)联合通标中研标准化技术研究院共同组织的《结构光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及应用规范》团体标准审查会成功召开。

会议由国促会标委会标准部王哲主持,广州超视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杜珂,国促会标委会标准起草组副组长、标准部副主任李丽丽出席会议。本次会议特别邀请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现代光学研究所、北京大学长三角光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施可彬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光子学研究院院长、广东省激光生命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陈同生教授,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助理副会长兼标准化工作委员会主任、国家质检总局高级工程师董春松作为标准审查组专家参会指导工作,对标准进行技术审查,为结构光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提供标准化指导。
广州超视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纳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世纪桑尼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锆石光电(苏州)有限公司、南京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通标中研标准化技术研究院等单位代表及相关行业专家参加本次审查会。

会上,王哲就国促会成立以来的发展情况以及工作内容进行详细介绍,对《结构光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及应用规范》团体标准的立项背景、编制情况、编制原则与框架、主要技术内容等向专家组和参编单位进行汇报说明,涵盖结构光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仪器构建、系统标定、算法重构、应用指南等多个方面,旨在为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全面、系统的技术指导和标准参考。
在标准讨论环节,广州超视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杜珂向参会人员逐章逐条讲解标准内容,行业专家和参编单位代表围绕《结构光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及应用规范》团体标准的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基本原理、仪器设备、成像方法等内容进行全面审查,一致认为该标准以行业现有相关技术指标和要求为基础,以综合性、系统性为原则,充分考虑了行业的实际情况和技术发展趋势,为结构光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构建了一个统一、科学的规范体系,这将有助于推动该技术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的深入研究,为相关产业创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专家组表示,不同科研团队和企业在使用结构光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时,往往采用各自的方法和标准,导致成像结果难以比较和验证,这不仅影响了科研工作的严谨性和可重复性,也限制了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该标准的制定对于推动结构光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的标准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高技术的可重复性和可比性,为科研和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会议最后,李丽丽副主任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发言。她表示,本次审查的该标准整体结构合理、技术内容完整,符合团体标准制定的相关要求,能够有效推动结构光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的规范化应用。同时他强调,标准的制定只是第一步,发布之后的宣贯培训与企业试点应用更为重要。希望各参会单位能够以本次会议为契机,加强宣传引导、推动标准实施,确保标准能够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有效贯彻和执行。
未来,随着标准的发布实施,结构光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该技术有望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监测、工业检测等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人类探索和发现未知世界奥秘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